【爾道預苦2025三合一運動】
8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很高的山,將世上的萬國和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, 9對他說:「你若俯伏拜我,我就把這一切賜給你。」
魔鬼將耶穌帶到一座最高的山上,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展示給祂看,並非在於魔鬼所展示的「萬國與榮華」,而是在於牠的謊言與虛無。魔鬼所說的 「如果」,暴露了牠的真面目——牠沒有一切,也沒有任何可以真正給予耶穌的 東西。
這裏的關鍵在於,魔鬼試圖以一種「擁有者」的姿態出現,彷彿牠掌控著世上的 萬國與榮華。然而,這一切只是表象。魔鬼的試探,總是以虛假的承諾為基礎, 試圖讓人相信牠擁有某種權柄,但實際上,牠的權柄是空洞的。牠所展示的,不 過是牠自己無法真正掌控的東西。
更深層次地看,魔鬼的提議揭示了牠的真正意圖:牠並非要給予,而是要奪取。 牠試圖通過讓耶穌俯伏拜牠,來奪取耶穌對天父的忠誠。這種試探的本質,是對 上帝主權的挑戰。魔鬼的試探,並非單純地要引誘人,而是要顛覆上帝的秩序, 將人從上帝的計劃中拉走。
然而,耶穌的回應卻揭示了另一個真理:真正的權柄與榮華,並非來自魔鬼的 承諾,而是來自上帝的主權。耶穌拒絕了魔鬼的提議,因為祂深知,萬國與榮 華的真正主人是天父,而非魔鬼。
在這個世界上,有許多人擁有許多虛無 他們看似擁有權力、財富與地位, 但這一切都可能是短暫的、空洞的,甚至是建立在謊言之上的。魔鬼的試探, 正是利用了這種虛無,試圖讓我們相信,生命的意義可以通過妥協與屈服來獲 得。
我們是否也曾被這些虛無的承諾所吸引?我們是否也曾相信,某些看 似美好的東西可以填補我們內心的空虚?
10 耶穌說:「撒但,退去!因為經上記著:『要拜主—你的神,惟獨事奉他。』」
耶穌在試探的敍事中,對魔鬼的試探者一直保持一種冷靜而堅定的態度,祂的回應皆是引用經文,並未對魔鬼作出任何主動的攻擊。然而,當試探進 入到第三個階段,耶穌卻突然直斥:「撒但,退去!」這一轉變,確實令人感到 意外。為什麼耶穌選擇在這一刻以如此強烈的語氣回應魔鬼?
首先,我們需要注意到,這是試探的高潮,也是魔鬼的真正意圖的暴露。魔鬼在 此不再隱晦,而是直接要求耶穌俯伏拜牠,這是一種對上帝主權的公開挑戰。魔 鬼的試探在此達到了最高點,牠不再僅僅是試圖引誘耶穌,而是試圖奪取耶穌對 天父的忠誠。這一要求,觸及了耶穌對天父絕對忠誠的核心,牠試圖將耶穌從自 己的使命中拉走。
耶穌的回應「撒但,退去!」是一個決定性的宣告,表明祂對魔鬼試探的完全拒 絕。這句話不僅是一種拒絕,更是一種驅逐,顯示了耶穌對魔鬼的權柄。耶穌在 此處的回應,不僅是對試探的終結,也是對魔鬼權柄的否定,因為耶穌是那真正 的主宰。耶穌的這一宣告,將魔鬼的試探徹底瓦解,並且重新確立了上帝的主權。
因此,耶穌在此處的直斥「撒但,退去!」並非偶然或情緒化的反應,而是祂 對魔鬼試探的最終回應。這一回應,不僅顯示了祂對上帝的絕對忠誠,也揭示 了魔鬼試探的虛假本質,並且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面對試探的榜樣。這一刻,耶 穌不僅是勝過了試探,更是以祂的生命見證了上帝的主權與話語的力量。
弟兄姊妹,這是面對試探終極的答案:耶穌基督擁有掌管天地一切的 主權,在祂的權柄下,我們看待我們所面對的試探,如此,試探就化 為烏有。
11.魔鬼離開了耶穌,立刻有天使來伺候他。
故事來到尾聲。馬太福音在結尾寫了一句很突兀的描述:「有天使來伺候 他」。這是路加福音所沒有的。究竟天使來伺候有着怎樣的神學意義呢?
馬太福音中,天使的角色常常出現在關鍵時刻,例如耶穌誕生的宣告(太1:20- 21)以及復活的見證(太28:2-7)。這些場景中的天使,總是作為上帝行動的 使者,見證祂的計劃與旨意。而在此處,天使的伺候則象徵著上帝的供應與安慰, 顯示耶穌的順服並未被忽略,而是得到了天上的回應。天使的伺候,正是對耶穌 在試探中完全順服的回應,顯示上帝的信實與供應。
在試探的過程中,耶穌經歷了極大的孤立與挑戰,祂的每一個回應都顯示了祂對 天父話語的完全依靠。然而,故事的結尾卻以天使的伺候作為結束,這種對比顯 示了上帝的同在並非缺席,而是以祂的方式在最終彰顯。天使的出現,正是對耶 穌在試探中堅持的回應,顯示上帝的同在雖然隱藏,卻從未離開。
馬太福音在試探故事的結尾加入「天使來伺候他」這一細節告訴我們,試探從
來都是天父上帝的恩典與同在。或許我們在試探中沒有發現,上帝的恩典與供 應總是在尾聲才被發現,但它早已存在,一直都在。
今天的默想不是叫你留意上帝的恩典,正如經文所說,上帝的恩典足 跡總是在試探過後才被發現。此刻,你或許正在獨處面對試探的時候 應要堅持確信:上帝的恩典,祂的天使一直都在。
13 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,就離開耶穌,再等時機。
「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,就離開耶穌,再等時機。」這句話為路加福音 己的試探敍事畫上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句點。與馬太福音不同,路加福音並未提及天使的伺候,而是選擇以魔鬼的「再等時機」作為結尾。
魔鬼的離開是「暫時」的,這意味著牠將會再度出現,並且以不同的形式繼續試 探耶穌。試探的本質是多樣且反覆的,牠的力量並非在於一次性的攻擊,而是在 於牠的持續性與變化性。因此,耶穌在曠野中的勝利,雖然是決定性的,但並未 終結試探的可能性。
然而,這句話同時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神學真理:魔鬼只是暫時的(temporal), 牠的存在是「暫時的」。路加福音的敍述,特別強調了魔鬼的行動受制於時間, 牠並非永恆的存在。魔鬼的權柄僅僅是在時間之內,牠的行動範圍始終受制於上 帝的主權。
這就是我們面對試探的狀況:試探總會在我們人生中不斷出現,一次暫時的完 結,之後也會再來。然而,它在本質上只是「暫時」的存在,這就是我們所面 對的試探。很弔詭的,不是嗎?試探總是重複不斷,但它卻同時也是短暫不長 久的。
更重要的是:它不存在於上帝的永恆裏面。我們面對的試探,在上帝永恆的眼 目中,它並不存在。
正如這「四十天」也是一樣。四十天在上主永恆的國度,它只是極度短暫的時 光。長短不是重點,重點是永恆的視野。
弟兄姊妹,共勉。
1耶和華啊,我投靠你,求你使我永不羞愧,憑你的公義搭救我!
2 求你側耳聽我,快快救我!求你作我堅固的磐石,拯救我的保障!
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是耶穌基督十架七言的其中一句,我們比較熟悉的記載是位於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6 節及使徒行傳七章 59 節,這 分別是主耶穌及司提反臨死之前所說的話,司提反的死跟隨了耶穌的死,他們在 斷氣的那一刻都說了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。然而,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 你手裏」這一句並非來自耶穌基督與司提反本身,而是取自詩篇三十一篇5節, 是一句新約引用舊約詩篇的說話。今年的受難節與復活節,我們一同藉著詩篇 三十一篇來思想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這句話的意思。
在詩篇三十一篇1~2節,我們看見詩人向神發出四個呼求:(1)我投靠你;(2) 搭救我;(3)快快救我;(4)拯救我!原文用了三種不同的「救」來表達出詩人的迫切。為何詩人需要神的拯救呢?根據經文,我們明白詩人在「羞愧」的狀 態當中,而「羞愧」這字正正在創世記二章 25 節可找到,描述亞當與夏娃在 犯罪之後躲藏起來不被神看見的情況,而他們的裸體叫他們更「羞愧」,因此, 詩篇三十一篇的詩人在「羞愧」當中,代表他處於犯罪的「羞愧」當中,然而, 他沒有與亞當與夏娃一樣躲藏自己不被神看見,而是直接地向神發出呼求:拯 救我!
當我們細心看經文,便明白經文用了一個介詞的片語來形容「拯救我!」的呼 求,那就是「在你的公義中」,這片語說明詩人所期望的拯救不是一種沒有公 義的拯救,也不是把有罪當為無罪的拯救,而是在神的公義準則中經得起考驗 的拯救。詩人祈求從神而來的拯救不是一種沒有處理公義問題的拯救,而是能 經得起公義準則的拯救。
第 1~2 節是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這一句的前提,就是認定自 己沒有可能自救,也認定自己在犯罪的「羞愧」當中,當我們都明白 自己身處在怒海當中,沒有任何方法讓自己離開險境,便能向神發出 唯一盼望式的呼求,而在這一刻,只有外力的伸手,只有神的介入, 人才可以得到拯救,這便是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的前提了。
3你真是我的巖石、我的山寨,求你為你名的緣故引導我,指教我。
4求你救我脫離人為我暗設的網羅,因為你是我的保障。
5 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;耶和華—信實的神啊,你救贖了我。
6 我恨惡那信奉虛無神明的人;我卻倚靠耶和華。
7 我要因你的慈愛歡喜快樂,因為你見過我的困苦,知道我心中的艱難。
8 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敵手裏,你使我的腳站在寬闊的地方。
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繼續思想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的意思,並以詩篇三十一篇的上下文場景來默想。
詩人在詩三十一篇 3~4 節轉移了呼求的內容,其中沒有了拯救或解救等字眼, 轉為「引導我」及「指點我」的向度,這些字眼主要祈求的是一種方向性的引 導。為何詩人需要神帶來方向性的引導?這是因為詩人處於網羅當中,這網羅 是別人或敵人為詩人所暗設的,說明了一種防不勝防的意思,人在這網羅當中 找不到出口,也不能自拔,除非有外來的指引,否則還是不能外出離開這光景。 同樣地,經文也是與 1~2 節一樣表達出靠自己都不能自救的情況,只有神的出 手,人才能離開這網羅。
經文出現「為主的名的緣故」這個附帶說明。神的名字在舊約當中有很特別的 理解,它往往都與人經驗神的某件事有關:例如耶和華以勒、以便以謝等等。 神本身不需要以名字來定義自己,但祂卻願意讓人在經驗神的一件事當中來定 義神的名字,這樣,神的名字便反過來定義人生的某一件事,彷彿神的名字是 為人設定的,為要讓人記念神曾經為人所做的一件事。這樣,當詩人說要神「為 你名的緣故」指點他及引導他,便等於祈求再一次經驗神的一件事,以這事來 為神定義多一個名字。
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這一句的意思,就是把自己交在神手中,由祂來 指引我們的路向,在神指引路向的同時,我們內心便孕育出一個神的名字。
之後,詩篇三十一篇 5~8 節的主要祈求就是「我倚靠」,這其實就是「我將我 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的意思。當耶穌及司提反把自己的靈魂交在神手裏,他們 不只是把自己靈魂的部份交上,而是指整個人的生命,這樣,「我倚靠」的意思就是整全地交上,沒有保留地交上。「我倚靠」就是倚靠神的應許,經文出 現「慈愛」這字,也有「誠實」這字,這兩個字都有相似的意思,就是指盟約 的委身,也是指應許的承諾,表示神本身所答應的東西必會成真,當人倚靠神 的應許,便明白世上的任何元素都沒有可能為神加添甚麼,神應許的實現只有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祂自己的「慈愛」與「誠實」。
我們都祈求神的引導,以及全然對神的倚靠!
9耶和華啊,求你憐憫我,因為我在急難之中;我的眼睛因憂愁而昏花,我的身心也已耗盡。
10 我的生命為愁苦所消耗,我的年歲為嘆息所荒廢;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敗,我的骨頭也枯乾。
11 我因所有的敵人成了羞辱,在我鄰舍跟前更加羞辱;那認識我的都懼怕我,在街上看見我的都躲避我。
12 我被遺忘,如同死人,無人記念;我好像破碎的器皿
13 我聽見許多人的毀謗,四圍盡是驚嚇;他們一同商議攻擊我,圖謀害我的性命。
「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當中「靈魂」這字並不是解作靈魂,而是解作一個人整全的生命。同樣地,常被人解作「靈魂」的意思的希 伯來文是נפשׁ ,這字在創世記二章7節有出現,就是描述耶和華吹了一口氣進入 那人的鼻孔中,他便成為「有靈的活人」(נפשׁ חיה),所以我們以為神所吹進的就 是靈魂,其實不是,而是生命力,因為נפשׁ這字是解作性命或生命(life)。當我 們看見 9~13 節這一段詩篇三十一篇的中心時,便明白這一段以「我的性命」 作開始(9節)(和合本作「我的身心」),也以「我的性命」作結束(13 節)( 和合本作「我的性命」),成為整段經文的首尾呼應,與「我將我的靈魂交 在你手裏」當中「我的靈魂(我的性命)」對應。若果我們要明白「我將我的靈 魂交在你手裏」的意思,便要細心去看 9~13 節當中詩人的性命(靈魂)的情況 是怎樣。
首先,9~10 節以很多「我的XX」來描述詩人的情況,包括「我在急難之中」 「我的眼睛」、「我的性命」(9節)、「我的生命」、「我的罪孽」、「我的力量」 「我的年歲/年日」、「我的骨頭」(10節)等等,大多都是詩人身體上的部分, 而當中關乎到性命的有「我的性命」 「我的生命」及「我的年歲」,說明詩人 的一生 也就是他的生命的狀態——處於一個奄奄一息的狀態,而當中很特別 的就是「我的罪孽」的描述,這代表詩人並不以為自己是個純粹的受害者而其他 人都是加害者,因為當他面對生命中的急難時,沒有把責任完全推到別人身上, 而是承認自己有罪孽,這罪孽正是使他自己的生命奄奄一息、他的力量也都衰敗 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。
9~10 節說明詩人個人生命的狀態,而11~13 節便說明他與其他人的關係,當 中提到有「敵人」、「我的鄰舍」、「那認識我的」(原文是我的被認識者)、「在 街上看見我的」(11節),這些人所做的事都是由詩人自身的角度來看的,他們 羞辱詩人,如何?就是在街上看見詩人時便懼怕他並躲避他,這是一種刻意的冷對待 (11 節 ),是一種集體的行動以及對詩人的欺凌,以致12 節提到詩人被 人完完全全的忘記,成為死人,這正正如9節及13節有關「生命」的主題相 反(死亡)。最後,13節卻反過來,並不是冷對待了,而是一種合謀、一同商 議去攻擊詩人,打很多小報告,四圍全部的人都很積極地害詩人。
然而,面對這一切,詩人的禱告是第9節「耶和華啊,求你憐憫我」,和合本 作「憐恤」,我們特別留意「憐恤」這字的意思就是恩待,或者是指在眾多人 圍攻自己時,特別地在眾人當中恩待自己的意思,這字的假設是有不少人在耶 和華的視線範圍內,在這眾多人群中,神特別地恩待詩人自己。因此,「憐恤」 「憐憫」或是恩待是一種從神而來的禮物,並不是因為詩人做了甚麼或比別人 更好,而是百分百的恩待,也可以說是恩典。
原來,在患難中,詩人所祈求的就是從神而來的恩典。